2023-10-06 01:56:00 来源:中医中药 阅读量:10011
清热解毒;润燥止渴。主黄疸;小儿惊痫;风热赤眼;消渴。
内服:煮沸,200-600ml。外用:适量,点眼;或浸泡或涂搽。
1.《千金·食治》:主大热,黄疸,止渴。
2.《唐本草》:主小儿热惊、急黄等,多服使利热毒。
3.《本草拾遗》:主蜘蛛咬,以物盛浸之。
4.《蜀本草》:疗消渴。
5.《日华子本草》:治小儿痫,客杵,天吊,风疾。
6.《本草纲目》:频热饮之,治气郁,解小儿热毒。不生痘疹;浸黄连取汁,点风热赤眼。
网罗天下
瘦吧脂20提醒您:不懂计算卡路里,也
南方夏季流感来袭,流感疫苗有效性面临
燃梦的雏鹰!伊利QQ星儿童奶粉用公益
近600年最长月偏食上演
早期良渚考古成果在杭州展出
长四乙成功发射高分十一号03星!
核桃营养价值虽高但不能和这三种食物一
秋冬季食用鲜山楂的好处与作用有哪些?
过午不食法的正确时间 如何施行过午不食减肥法
我国呼吸机肺炎致病菌被发现
一种特殊类型皮肌炎被发现
雷公藤红素纳米药物滴眼液研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