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9 10:53:53 来源:新华网 阅读量:10748
海口市龙华区文化馆开设少儿葫芦丝班。
原题:不断丰富艺术课程,为群众提供艺术培训服务
群艺馆,让艺术走进百姓生活
1月3日,不是周末,海南省群众艺术馆公益性开放春季培训班仍热闹非凡。
馆内,陶笛、爵士舞、瑜伽、合唱等多门免费艺术培训课程如约开课,悠扬动听的歌声,传递出市民群众的求知热情。
过去,群众艺术馆全民艺术普及呈现“两头热,中间冷”态势,一度成为“老年大学”或“少儿艺术教育”的代名词,中青年艺术培训却少有人问津。除了服务对象单一,陈旧的服务方式也制约着群众艺术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如今,我省各级群众艺术馆不断探索创新,持续丰富适合“一老一少”的艺术课程,为各类群体提供不同门类的艺术培训服务,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线上+线下 文化艺术触手可及
“从没想过能免费学跳舞,还是颇受年轻人喜欢的舞蹈类型,我要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刘元艳告诉记者,她打算上完本期课程后,再尝试学习国际舞和瑜伽。
走进海口市龙华区文化馆,两块展板印满了公益培训课表,涵盖非洲鼓、吉他、快板、广场舞、古典舞等70余门课程,覆盖各个年龄层。过去十年间,文化馆从最初仅有3个班级50名学员,逐渐发展到如今74个班级3000余名学员。
“我们还常态化开展讲座培训、阅读推广、安全急救教育、非遗展示等40类免费开放服务项目。”海口市龙华区文化馆副馆长吴文婕说。
为了让更多群众享受公共文化资源,海南省群众艺术馆在线上打造了“海南省数字文化馆”,内含戏剧表演、舞蹈赏析、琼剧、沙画艺术等课程资源。“平常工作忙,没时间到教室上课,我就在线看视频学习,高效又便捷。”海口市民邢月雯说。
创新形式 消除群众服务盲点
“没想到琼剧还能以动漫的形式呈现,太神奇了!”近日,观看完海南原创动画片《漫话琼剧》,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学生李彤惊讶地说。
为中小学生制作和播放琼剧动画片,是海南省群众艺术馆艺术普及工作的创新之举,也是群众艺术馆不断突破陈旧观念束缚,创新服务形式、提升群众文化体验感的生动体现。
在海口市龙华区文化馆,每到周末,安全教育主题沉浸式体验空间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地。模拟机舱、VR互动、情景再现……文化馆借助智能交互技术开展各项安全教育公益活动。“体验空间充满童趣,寓教于乐,孩子非常喜欢。”家住海口的杨女士表示。
作为社会中坚力量,中青年一度是群众艺术馆服务的“盲点”。向年轻人靠拢,是近年来公共文化机构尤其是群众艺术馆转型升级、寻求服务突破的方向之一。
日前,一场以时尚、潮流、创意为基调的星空合唱音乐会在海口云洞草坪精彩上演。在海南聆听合唱团的演绎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老歌唱出新意,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观赏。
这个由各行业人员组成的青年合唱团,是海口市群众艺术馆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中的常客。海南聆听合唱团艺术总监、指挥柯行岳表示,将合唱舞台搬到户外,目的是让群众能近距离聆听音乐会,甚至与合唱团互动。
走出往日窠臼,拥抱年轻人,三亚市群众艺术馆也频频发力。此前,该馆推出“艺术盒子”旅游文化周,将三亚市14个美术展厅与多个旅游景点巧妙融合,一度成为市民游客的拍照打卡点。
“年轻人喜欢开盲盒、集章打卡,我们就在‘艺术盒子’中设置‘艺术护照’,在展馆中放置特定印章,串联起14个联展,梳理完整艺术脉络,让参与者玩得开心、逛得尽兴。”三亚市群众艺术馆负责人徐永曼说。
打破“围墙”全民共享文化盛宴
记者注意到,这些课程不仅开在三亚市群众艺术馆教室,还开到了各个社区、广场、养老院等。“我报了一门手机摄影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能上课,很方便!”家住三亚市天涯区的“候鸟”老人郑志国说。
“我们希望打破只在本馆举办的固有模式,深入打造‘无墙’的公共文化服务新理念,将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徐永曼表示。
打破“围墙”,让艺术融入生活,吸引广大群众主动走近艺术,是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一环。结合当地丰富旅游资源,三亚市群众艺术馆将各类文化活动推广延伸到景区、商超等地,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包容、开放、融合的三亚城市文化魅力。
为了扩大覆盖面,提高普及率,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海口市群众艺术馆将“百姓艺术课堂”开进乡镇、社区、校园。海口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吴淑雅介绍,2023年3月,该馆携手海口市4个区的文化馆以及多所高校、中小学校、乡镇新时代文化实践所,面向社会开办广场舞辅导、朗诵艺术讲座、美衣美妆沙龙等14类项目培训班,普及群众3.5万多人次。
海口市龙华区文化馆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遵谭、中山、大同、城西、海垦、滨海等试点分馆。同时,在海口骑楼老街建立海南椰雕展示馆等特色分馆,推动辖区文化内涵外延。
当一场场“家门口”的文化艺术盛宴相继拉开帷幕,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舞台上追寻心中的星辰大海、诗与远方,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核也将由此变得更加充沛和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