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深度功能医学影像实现电阻抗图像重建范式突破

2023-02-17 21:30:14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9363   

科技日报讯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江峰院士领衔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刘东研究员等,提出了一种无需训练的深度电阻抗图像重建方法,为电阻抗成像技术在病变组织特异性判断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道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IEEE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汇刊》。

获得“低损伤、高分辨、动态实时”的功能图像始终是医学影像技术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医学电阻抗成像技术因无创、无损、无辐射等核心优势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其在新冠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电特性不同,这种电特性图像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解剖学信息,而且能够反映出组织和器官电特性相应的生理、病理状态和功能信息,在研究人体组织与器官功能变化和疾病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实现高质量的图像重建是电阻抗成像技术领域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获取功能医学影像大数据在临床上极其困难,因此亟需开发无需训练的图像重建方法。

研究团队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重建、图像去噪及计算机视觉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先验信息提取方法的探索性研究。近期,研究团队将深度图像先验技术与电阻抗成像技术相结合,首次实现了一种无需训练的高质量电阻抗图像重建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单一网络模型解决多个图像重建任务,还具备极强的泛化能力,而且不用大数据训练就能获得性能优越的深度神经网络方法用于重建电阻抗图像,在应用上具备轻量化潜力。

研究人员认为,该研究工作构建并成功实现了电阻抗图像重建新范式,为电阻抗成像技术在脑损伤、中风、肺气肿、乳腺癌等疾病诊断应用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对发展深度功能医学影像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健康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